在攝影技術的歷史長河中,人類不斷挑戰著感知的極限——從記錄瞬間到捕捉動態,從呈現色彩到描繪暗夜。而
單光子相機的出現,則將這一極限推向了高峰:它能夠探測到單個光子,成為人類窺探微觀世界和極暗環境的“最終之眼”。這不僅是技術上的飛躍,更開啟了科學研究與應用的新紀元。

要理解單光子相機的神奇之處,首先要了解其核心原理。它與傳統相機有本質區別。傳統相機基于光電效應,需要大量光子同時撞擊傳感器像素才能產生一個可測量的電信號,從而形成圖像。在光線微弱時,信號強度低于傳感器噪聲,圖像便無法形成。而它的核心是單光子雪崩二極管(SPAD)陣列。每個SPAD像素都工作在遠高于其擊穿電壓的“蓋格模式”下。此時,即便只有一個光子擊中它,也會立即引發一場可控的、像雪崩一樣的電荷鏈式反應,產生一個巨大且易于識別的電脈沖。通過精密電路記錄下這個脈沖,就相當于確認了一次單個光子的到達。將成千上萬個SPAD像素組成的陣列獲取的信號進行整合與計算,便能“拼湊”出一幅即使在近乎黑暗條件下也能清晰成像的圖片。
單光子相機的強大功能,源于其對光極限探測能力所衍生出的三大特性:
1.較高的靈敏度:這是其最直接的優勢。它能夠在天文觀測中捕捉來自遙遠星系的微弱星光,在生物熒光成像中追蹤單個生物分子發出的極其微弱的光,或在安全監控領域于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夜看清目標。
2.較佳的時間分辨率:SPAD不僅能記錄“是否”有光子到達,還能以皮秒的精度記錄光子到達的“精確時間”。這項“飛行時間”測量技術,使得它能夠繪制出目標物體的三維深度信息,創造出具有細節和精度的三維模型,在自動駕駛、文物修復等領域潛力巨大。
3.穿透散射介質成像:在霧、煙霾或生物組織等散射介質中,傳統光學成像會因光線被隨機散射而變得模糊。單光子相機通過只捕捉最早到達的、未經散射的“直射光子”,并忽略那些因散射而延遲到達的光子,可以有效“看穿”這些障礙,為醫學診斷和惡劣天氣下的自動駕駛提供了可能。
綜上所述,單光子相機憑借其獨特的SPAD技術原理,實現了對單個光子的探測與計時,從而賦予了它超越傳統成像技術的極限靈敏度、時間分辨和抗散射能力。從探索宇宙深空到解析生命微觀,從保障自動駕駛安全到推動量子通信發展,這只“最終之眼”正以其洞悉光之極限的能力,為我們打開一扇通往全新感知世界的大門。